图书馆论坛

关注:未来图书馆可以是什么模样? 

来源:图书馆论坛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0-10-22

记者 赵亮 文/图

人物VCR、颁奖词、获奖感言……这里正在举行的不是《感动中国》的颁奖盛典,而是属于为在图书馆这项伟大而崇高却默默无闻的事业中,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图书馆人的盛宴--“中国图书馆榜样人物”颁奖典礼,由此拉开中国图书馆界年度盛会的序幕。

11月22日至24日,由文化部、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2012年中国图书馆年会--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中国图书馆展览会”在广东省东莞市举行。年会分为工作会议、学术会议、展览会三大板块,期间共举行4场主题论坛和27场分会场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及美国、新加坡等国家的3000多名图书馆管理者、专家、学者,144家图书馆相关产业参展企业。此次年会充分发挥政府、行业组织和社会力量的积极作用,为图书馆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平台,也是一次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携手共赢的盛会。

未来图书馆:N种可能

11月23日,在展览会现场,记者在“新东莞·新阅读”展示区看见了几位正在体验“全民掌上阅读”的参观者。张女士一边触动着手机屏幕一面介绍到,“每月只需要支付一元钱,就可以免费读到1000本书,仿佛是把图书馆带到了身边”。新的阅读方式不断出现,“未来图书馆”将以什么形式呈现?

在年会开幕式上,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做了题为《新常态新指标新方向》的大会学术报告。报告以英国伦敦“概念店”在危机中求生存、谋发展的成功故事为引子,提出影响图书馆未来发展的若干新指标。随后,记者在对吴建中馆长的采访中,进一步探究其中原委。

“我出访英国去看了闻名遐迩的伦敦IdeaStore,这个概念店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集学习、信息和图书馆于一身的社区文化中心,值得我们关注。进入数字化时代,读者的信息需求更加多样化了,因此我们必须重新思考如何营造一个读者欢迎的复合型学习空间了。最近几年在美国公共图书馆流行的服务方式,叫制造空间(makerspace),它将工具也看作是一种资源。比如,有些图书馆将3D打印引进图书馆,让读者利用这一工具进行创意设计和制作。”吴建中说。

“同样,图书馆也可以借此机会加强与社会各界的广泛合作,创新知识共享的模式。例如,上海图书馆从2002年开设第一个上海之窗起,至今在全球六大洲56个国家和地区已经达到93个。一开始只是图书馆之间的网络,现在它已经成为一个国际交流的通道,为社会各界利用这一平台开展国际交流提供了新的空间和机会,比如国内一些社会机构利用上海之窗这一平台到国外举办书画展、摄影展和朗诵会等。”吴建中介绍到。

此外,发挥图书馆在城市第三空间中信息交流和共享的功能也得到了杭州图书馆馆长、中国图书馆榜样人物褚树青的认同,近年来杭州图书馆借鉴“第二起居室”、“第三空间”等国际先进理论,整合一切文化内容,汇聚多种文化样式,将图书阅读、知识传播、技能培训、文化交流、艺术体验等功能融入图书馆的“文化综合体”发展目标,组建了“市民合唱团”、“文澜沙龙”、“咏秋社”等读者自主活动社团,使图书馆不仅能够满足读者文化阅读和文化享受的需求,也保障其文化创作、文化表达的权利和需求。自新馆开放以来,杭图年均组织各类多元文化活动达700场以上,年均参加人次达20万人次以上。

褚树青说:“在我看来,未来图书馆的形态应该是以图书为媒介,展开大范围的图书阅读。它不仅仅局限于图书阅读范围,它还包含一切文化活动和文化样式。通过这些活动,文献信息的阅读能够从体验中得到提升。与此同时,这个机构不是让图书馆管理人员去独自管理、设计,而是让社会各界参与到公共图书馆管理和设计的业务中来,让图书馆成为真正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人们在这里不仅可以得到文化的享受,还可以在这里得到文化的体验,甚至可以得到文化创作的灵感,社会知识结构的进步也得以被推动。”

著名作家博尔赫斯曾这样说过,“这世上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并不在于有多少高楼大厦和奥运金牌,而是在于国民的教育程度和生存质量,而图书馆系统的发达程度往往直接影响着国民的启蒙和教化。随着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公共图书馆将进一步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满足多元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让读者更加随心所欲地享受阅读,参与交流,体验着“人间天堂”的感受。

上一篇:南宁市社区24小时自助图书馆恢复开放!!!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