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论坛

文献议 

来源:图书馆论坛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4
2007年1月第26卷第1期绵阳师范学院学报J衄.。200r70fMiaIIy蚰gN锄alUniv鲫晒v01.26No.1J伽Inal“文献”镐议张子开(四川大学文学院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4)摘要:“文献”是一个至少在春秋末期就已经出现的概念。然而在历史上。该词随着使用语境的不同。其含义也时广时窄。大致而言,“文”的含义没有什么变化,而“献”的范围则呈日益狭窄的趋势,这与参与文献研究的人自身视野的变化有关。其次,本文以现代视野重新审视了现当代学者的观点,认为在目前的“文献”定义乃现当代图书馆、情报学的定义,在相当程度上混淆了。文献”和“文物”的界限,并不惬舍于实际;另外,在科技和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应该重新界定“文献”,将新产生的电子文献等收纳于内。曩后,“文献”一词,目前尚未有适合的对应外语翻译。’关键词:文献;文物;定义;图书;史料中图分类号:H1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12x(2007)01一000l一05观点为后来大多数人所接受。如朱熹<论语集注>日:“文,典籍也。献,臀也。”【3】(腑嘲’清刘宝楠《:论语正义:》:“文谓典策。献谓秉礼之贤士大夫,子贡所谓‘贤者识大,不贤者识小’,皆谓献也。”[4】(脚棚’刘师培<文献解>也云:“仪、献古通。书之所载谓之文,即古人所谓典章制度也;身之所习谓之仪,即古人所谓动作威仪之则也。仪之与文,对文则异,散文则通。……孔子言夏殷文献不足,谓夏殷简册不备,而夏殷之礼又鲜习行之士也。”郑玄所谓之“贤”,指当时尚存于世之贤才,包括贤才们所具备的常识、所知晓的传说掌故。也就是说,“文”乃形诸各种载体之史料,而“献”或“贤”为活人本身、以及他们所能提供的口头史料。“献”之一类,即为德高望重的耆蕾。我国历代统治者和著作家,皆颇重视耆蕾。《汉书?萧育传:》:“上以育耆萏名臣,乃以三公使卓,载育入殿中受策。”他们见多识广,可以提供他人难知的信息。唐杜甫<忆一、“文献"的传统阐释“文”,《说文》“文部”:“文,错画也。象交文。凡文之属皆从文。”“犬部”:“献,宗庙犬名羹献。犬肥者以献。从犬,唐声。”[1】(吣、476’而众所周知,“文献”一词的最早用例,见于《论语?八佾》:子日:“夏檀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植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刖吾能微之矣。”①何晏集解引苞氏日:“徵,成也。杞、宋,二园名也,夏、殷之後也。夏、殷之礼,吾能说之,杞、宋之君,不足以成之也。”对孔子所言“文献”一词的经典性的阐释,亦为何晏集解所引郑玄注:殿,猫贤也。我能不以其礼成之者,以此二园之君,文章、贤才不足故也。口’这显然是以“文章”释“文”、“贤才”解“献”也。郑氏之言,盖本于《尔雅?释言:》:“献,圣也。”这种牧稿日期:2006JD9一16基金项目:本项研究受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2004年度重大研究项目。民间信仰与中国文学”(项目批准号:05JJl)8400a7)基金、四川大学“985工程”文化遗产与文化互动创新基地“中国俗文化”研究方向项目资助,以及教育部2005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编号:NCET一05一0792)。作者简介:张子开,本名张勇。中国古典文献学、禅宗文献研究方向博士(1995)。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所长助理暨文学院教授,中国古典文献学、佛教语言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国家“985工程”四川大学“文化遗产与文化互动”创新基地“中国俗文化”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中国俗文化研究>执行主编。四川省人民政府20∞年度“作出突出贡献的四川省博士学位获得者”,教育部20Q5年度“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l?万 方数据昔》诗之二:“伤心不忍同耆瞢,後恐初徒乱靛就。”金元好问<追用座主嗣嗣公嘏上致政冯内翰二首>之二:“巨源不入竹林逮,元亮偶成莲社圃。野史他年傅耆萏,凰流一一似公燕。”【列流传于“献”或“贤”者口中的史料,记录下来,或即“轶事”、“佚事”。<史记?管晏列传》:“至其害,世多有之,是以不渝,揄其轶事。”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腾园之败材,乃典邦之隆斡;熙朝之佚事,即衰世之危端。”也就是“小说”、“笔记”之类。“轶事”、“佚事~小说”和“笔记”等,或称野史④,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班固《汉书》卷三十《艺文志》: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日:“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6】(P洲.1745’如宋周密所撰《癸辛杂识》,《四库全书总目》论之日:“害中所耙颇猥雄……而遗文佚事,可资考撩者寅多。”[7】(n埘’著述时利用“献”的典范之一,为司马迁。太史公在充分利用历代书面史料即“文”的同时,还非常重视实地考察,寻访故老名贤。《史记》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遥生蘸朗,耕牧河山之防。年十崴,剐蠲古文。二十,而南迸江、淮,上畲稽,探禹穴,窥九疑,浮於沅、湘;北涉汶、泗,耩柴齑、鲁之都,觏孔子之遗凰,绑射郯、峄;忘困鄱、薛、彭城,遇梁、楚以蹄。於是遥仕焉郎中,奉使西征巴、蜀以南,南略邛、笮、昆明,遗鞭命。”【8】(煳’这些经历的所见所闻,在《史记:》中皆有所体现。唐刘知残《史通?暗惑》:“且案太史公云,黄帝、尧、舜轶事,晴晴兄於他兢。<史记>的素材来源,实际上包括了“文”、“献”两个方面矣。总之,“文章”或“典籍”指的是已经定型的文本,而“贤才”或“贤”则是谓当代贤者们;“文献”也者,古今形诸各种载体之文本,以及能够提供有价值的口头言论或观点或证据的当代贤人(、,irtuou8髓dtalentper∞nswhoc蚰dferorals咖ngsor、,iewpointsorevidences)。也就是说,古代的一种代表性观点为:“文献”包括书面史料和口头史料。。另外一种观点略有差异。元代马端临在其以“文献”命名的著作<文献通考》之<总序:》中称:凡叙事,刖本之经史,而参乏以屋代?要以及百家傅记之言。信而有橙者,捉之;乖巽傅疑者,不绿。?2?所言胃文也。凡蒲事,刖先取脊畴臣僚之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拾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纪绿。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磴史傅之是非者,刖揉而觫之。所谓款也。且将“文”顶格书写,“献”低一格,在书写格式上作了明确的区分。马氏所谓之“文”,乃书面史料;所谓“献”,近代(过去不远之时代)之评论、燕谈(闲谈)可能为口头材料,而当时之奏疏、稗官之纪录,实际上是第一手或第二手的书面材料。看起来,马氏心目中的“文~献”与郑玄没有什么两样。故而吴枫评论道:“这里明显地表明本书取材来源有二,一是书本记载,二是人们口传议论。”是谓“献”即“口传议论”[9】m)。张舜徽亦说,《文献通考》的取材“不外两个来源:一是书本的记载,一是学士名流的议论”[10】旧)。《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卷,陈誉、林申清撰“文献”条,亦称“文~即书本记录”、“献”“即名流贤者的议论”。其实,《文献通考:》中还有一话:“引古经史谓之文,参以唐宋以来诸臣之奏疏、诸儒之议论谓之献,故名‘文献通考’。”再考该书中所录之奏疏、议论,全是书面文本,且奏疏也应该是郑玄所说的“文章”。也就是说,马氏所谓之“献”,实质上仍为原始性的书面材料,与“文”并没有什么区别[11]旧一)。第三种观点,更进一步将“文献”的范围缩小,指历代各类书籍。明成祖于永乐元年(1403)下令编辑、永乐五年编成之《永乐大典》,原名“文献大成”;是书乃将“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④,分类编排,其原始材料是先秦以讫明初的八千余种古书。可见,这里的“文献”实指各类书籍。实际上,元杨维桢《送僧归日本》诗:“我欲柬夷薪文献,蹄东中土校全缝。”清王士稹《香祖笔记>卷九:“余邑先辈,文献燕徵,每以焉恨,故于军害中遇邑人逸事逸文,辄掌绿之。”程敏政《新安文献志》、清钱林辑《文献征存录》等,皆用此义。总之,“文献”一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其含义有广有狭。传统上,广义的“文献”包括典籍和口头材料,狭义的“文献”则仅限于典籍。从汉以来,“文”的含义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而“献”的范围则有愈来愈狭窄的趋势。这可能与学者们的视野日益局限于书斋、藏书楼和公立藏书机构有关吧。万 方数据“信息”一词:记录有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裁体。由4个要素组成:①所记录的知识和信息,即文献的内容。②记录知识和信息的符号,文献中的知识和信息是借助于文字、图表、声音、图像等记录下来并为人们所感知的。③用于记录知识和信息的物质裁体,如竹简、纸张、胶卷、胶片等,它是文献的外在形式。④记录的方式或手段,如铸刻、书写、印刷、复制、录音、录像等,它们是知识、信息与栽体的联系方式。【17】这个定义更大大超越了传统“文献”和“文物”的界限。这些都是现当代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定义。混淆了“文献”、“文物”的倾向更为显著,并不适合中国古代文化研究。@由国家技术监督局于1992年11月1日发布的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与代码》(GB/T13745—92),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学科包括了图书馆学、文献学、情报学、档案学、博物馆学、图书情报文献学其他学科,文献学之下,又有文献类型学、文献计量学、文献检索学、图书史、版本学、校勘学、文献学其他学科等细的分类。显然,以文献为研究对象的文献学,与情报学、档案学、博物馆学等还是应该有所区别的。三、我们的看法我们认为,时至今日,“文献”一词的含义,在源于传统定义的基础之上,又需有所拓展。首先,容纳上述第一种观点并稍微超越之,即已经形诸各类载体的“文章”或“典籍”(包括刻写有文字之龟甲、金石、竹简、缯帛等),以及历代贤人和非贤人辗转流传下来的口头史料。其次,还包括上述“文章”或“典籍”之外的一切文字材料和语言材料,诸如书信、手稿、建筑或雕塑或绘画之题字或题记、各种语言文字性史料的现代化形式(胶卷、胶片、磁盘、光盘、各类U盘和硬盘、手机等中的电子文档)。也就是说,既包括了郑玄、朱熹等人对“文献”的定义,又加上非“文章”或“典籍”的文字材料,以及有文字的器物,从而涵盖了传统“文献”和一部分“文物”。大致而言,“文”为以文字形式记录下来的书面史料,“献”为以语言形式传播的口头史料。有人将“文献”定义为:“凡是用文字表述的具有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的图书资料。”【14】(阮’与我们的定义相近。但首先,如何断定“具有历史价值和?3?二、现代以来学者们的观点.到了现当代,或沿袭上述第一、三种观点,或将“文献”的涵义和范围扩大。扩大。文献”范围者,如王欣夫<文献学讲义>:“所以文之与献是不可分割的。因而后来凡是历史性的材料都称之日‘文献’。~文献指一切历史性的材料”。【11】(跏3’<辞源>(修订本)“文献”条:“後指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12】‘P737’<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文献”条:“后专指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如:历史文献。亦指与某一学科有关的重要图书资料。如:医学文献。”【”】m蛳’这实际上混淆了“文献”、“文物”的界限,将具有历史价值的古迹、古物、绘画等文物和考古学@的研究对象也纳了进来,范围太过宽泛,并不妥当。[14】旧一∞)《春秋公羊传》卷一疏,引闵因叙:“昔孔子受端门之命,制《春秋》之羲。使子夏等十四人求周史记,得一百十二圆寅害。九月经立。”【玷1或谓此一百十二国宝书就是“文”,“使子夏等十四人求之”,就是“献”。【ll】(嘲其实,子夏等人不过是求“文”罢了,他们自身并非“献”。吴枫将上举《论语》中之“献”,解释为“当时贤者的学识”【9】∞)。似乎并未明确“献”尚包括口头史料。张舜徽则谓“献”乃“耆旧言论”、“言论的内容,自然包括世代相承的许多传说和文人学士的一些评议在内”,属于“口耳相传的史料”【10】m以)。罗孟祯认为,“献”就是“故老贤人世代相传的口碑、见闻和评议”、“人的传说、见闻”[16】(川,与张氏的理解一致。《辞源》(修订本)“文献”条谓:“文,指有关典章制度的文字资料;献指多闻熟悉掌故的人。”[12】(哪’《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文献”条:“原指典籍与贤者。”【13】m鲫’《汉语大词典:》“文献”条第一个义项:“有关典章制度的文字资料和多闻熟悉掌故的人。”上述观点,并皆源于郑玄之说。当代另外的解释,则扩大了“文献”的涵盖范围。1985年颁布的中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参照国际标准把“文献”定义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文献”条,沿用此定文:“今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的统称,即用文字、图像、符号、声频、视频等手段以纪录人类知识的各种载体(如纸张、胶片、磁带、磁盘、光盘等)。”【13】(n蜘’《中国大百科全书》的定义中,多了万 方数据科学价值”,又是一个问题。其次,电影、唱片乃至MP3等,内中可能并无文字出现,但仍存在着语言;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而这类非文字型的记录语言的形式,也应纳入“文献”之内。我们的定义是符合今天的实际的。比如,欧美许多图书馆、档案馆,早即注重收存语言材料,并视之为口述历史(oralhistory)。英国图书馆不仅已经有了世界首个数码稿件馆,而且在本来有的一个信纸档案库之外,目前正在建立一个电子档案库,以储存英国著名作家和科学家的电子邮件@。我们所定义的“文献”,在英语中难于寻觅到对应的词汇。《中国大百科全书》以“document;litera-ture”来诠释,又以“document撕onscience”对译“文献学”。但docum锄£一词在文献含义之外,另有“文件”之意,lite功ture则多用于指某一学科或某一专题的文献。[17】在中文中,“文献”的含义远超于“文学”;在一些外国语言中,“文学”意义较广,“文献”(文件)较狭,前者可以包括后者,故而导致有时混淆。c】3】<脚’德范克(Jo}ulDe胁lcis)主编《ABC汉英大词典》将“文献”解释为:“da∥doeumentsrelated德,侩而有度,登降有敷。文物以纪之,聱明以裴之,以畴照百官。百官於是乎戒悝而不敢易纪律。竹[驯《后汉书》卷八九<南匈奴传?论>:“制衣裳,备文物,加玺绂之绶,正单于之名。”[21】‘嗍7’是谓礼乐典章制度也。因中国古代用礼乐仪服等器物,以明贵贱、制等级,故云。中古时,转指具有一定价值的古代遗物。唐颜师古《等慈寺碑》:“即倾静之人徒,收亡隋之文物。”杜牧《樊川集》三《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诗:“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澹云闲今古同。”与“文物”相近的概念,尚有“古物”,以及宋以后流行的“古董”、“骨董”、“古玩”、“古器物”等不同名称。回现代以来,“文物”的范围扩大到了古建筑、古器物、古物以至整个历史文化遗存。人们一般将遗存在社会上或埋藏在地下的人类文化遗物,都叫做“文物”,诸如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艺术品、工艺美术品、手稿、古旧图书资料,以及反映历史上各时代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以及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等。toacoun叼’shistory/culture/etc.;literatureM:1zh6ng”。f19】(蝴,’实际上,无论是date、documents还是litemture,都无法完全惬合汉语“文献”。四、“文物"与“文献"的关联“文物”一词,始见于《左传?桓公二年》:“夫1982年11月29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回可见,“文物”也包括了手稿、古旧图书资料等文字性史料,与我们给“文献”的定义有互相交叉的部分。所以,研究“文献”之时,自应适当地顾及“文物”。注释:①按,其他文献亦有类似记载,如《礼记?中庸>:“子日:‘吾就夏褴,杞不足徵也。吾翠殷檀,有宋存焉。吾单周檀,今用之。吾徒周。”《礼记?礼运》:“孔子日:‘我欲靓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徵也,吾得《夏畴>焉。我欲靓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徵也,吾得(坤乾>焉。<坤乾)之羲,<夏畴》之等,吾以是靓之。”②关于野史的种类和归属,请参考张子开<野史、杂史和别史中的唐五代禅宗史料一以笔记或小说为考察中心>,“佛教文献与中国古代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11月24日至27日)。③见<十驾养新录》卷十三<永乐大典>,上海:上海书店据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复印,1983年12月第1版,第31l一313页。阮元《攀短室集?外集>卷第一“回溪史馥二十三卷提要”引明成祖之言,略有不同:“撩明成祖寅缘,纂永集大典畴,揄解缙等稻:誊觏<龌府>、<回溪>二害,事雎有统,而探摘不魔,纪载太暑。甭等其如朕意,凡害契以来缝、史、子、集百家之害,倚辑属一害,燕厥浩繁。”道元三年(1823)阮元原刊初印本,<四部丛刊初编)景印。④考古学是根据发掘或古代遗物、遗迹研究古代人文历史的科学。我国北宋以来的金石学,乃考古学的前身。⑤甚至有人称,“情报”就是“文献”。参考洪湛侯《中国文献学新编>,第2页。⑥英国《泰晤士报>2004年lO月2日报道,题《没有书籍没关系,我能看一下电子邮件吗?>:“由于书面文本越来越多地被电子文本所代替,英国图书馆正在建造一个档案库,以储存英国著名作家和科学家的电子邮件。和该图书馆的纸信档案一样,像已故桂冠诗人特德?休斯等文学名人的电子邮件将形成一个新的数码档案库。由于作家和科学家越来越少写书面的信,而采用更容易丢失的电子邮件的方式,馆长担心传统的书信越来越稀有。……”转引白参考消息2004年10月25日第6版(英图书馆建立电子邮件档案库>。?4?万 方数据⑦<中国大百科全书>之。文物?博物馆学”卷,李晓东撰。文物概论”条称,。宋代以降,随着金石学的发展,把青铜器和石刻等称为古物”。实际上,以“古物”指称青铜器等,唐以前即已存在,如<南齐书?孔稚硅传):。君性好古,故遗君古物。”隋王通<中说?周公>:。邳公好古物,鳢鼎什物,琏至鲮具,必具。”⑧参考:(1)<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文物”条,第1859页,A栏;(2)<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学”卷,李晓东撰。文物概论”条、。文物价值”、。文物分类”等条。参考文献:[1]【汉]许慎撰,[清]段玉裁注.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2][魏]何晏.论语集解.长沙叶氏观古堂藏日本正平刊本,上海涵芬楼影印,见<四部丛刊初编).[3][宋]朱熹.四书章节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4]【汉]郑玄注,[清]刘宝楠注.论语正义[M].上海:上海书店,1986.[5][金]元好问.遗山集(卷八)[c].‘四部丛刊初编>本.[6]C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汉书(卷三十)[M].北京:中华害局,1962.[7][清]纪昀.四库全书总目(下册)[c].北京:中华书局,1965.[8][汉]司马迁.太史公自序[A].史记:卷一百三十[M].北京:中华书局,1982.[9]吴枫.中国古典文献学【M].济南:齐鲁书社,1982.[10]张舜辉.中国文献学[M]。郑州:中州书画社,1982.[11]王欣夫.文献学讲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2]<辞源>(修订本)合订本[M].[13]<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M].[14]洪湛侯.中国文献学新编[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4.[15]畏洲余萧客撰.古经解钩沈(卷二十二)[M].文渊阁<四库全书>.[16]罗盂祯.古典文献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17]陈誉、林申清撰。文献”条.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卷)[z】.[18]金克木.论<梨俱吠陀)的阎摩和阎蜜对话诗[A].金克木.梵佛探[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19]德范克(JohnDe融呲i8)主编.ABc汉英大词典[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3.[20]【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M].玉田蒋氏藏宋刊巾箱本,上海涵芬楼景印,见<四部丛刊初编>.[21][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八九)[M].北京:中华书局,1965.ElaborationonLiteratureZHANGZi.kai(School0f“temture&InstituteofC1line鸵F0№Culture,Sichu观Universi勺r,Chengdu,Sichuan610064)Abs昀ct:ntemtIlre(wen)【i趿)isaconcepttllat印pearsatle鹊tat出eendoft11eSpring&Autunmperi—od.hlhistoIy,however,tlleme肌iIlgoftllewordvarie8wi凼tllecoIIte戚.Rou曲ly,tlleme她gofWendoesnotchan罢rewhiletllatofXi蚰n舡Tow8down.hhasconnec畦onwitlltIIemn丹eofk肿wIedP.eoflitemtllrere8earche玛.TheⅧ=itingreeValuates出e、,iewpointofcun.entschokrs舶mamodemperspective,觚d“believesdIattlledefiIli—d强0flitemturemakes跚aⅡlbigtl毋ofdled“ferencesbe伽e吼lite咖孢眦dlegacy.Tbdaywhenscience,techrlol—o贸肌d∞cie哆progress瑚【pidly,锄tlIerdefinitionofliteratureshouldbemadetoincludenewIyeme蟛ngelec缸Dn-icliteratu孢.So缸,t}Ierei8IIofo陀igneqlliValentofliteratllre8vailableyet.Keywords:literature;legacy;de助ition;b00ks;his协Iicalm砒erial8.?5?万 方数据

上一篇:最是书香能致远
下一篇:没有了